公文式学习法简介
公文式学习法起源于日本,是由日本教育学家公文公在教育自己儿子的过程中,快创的一套学习法则。他的教育方法非常成功,并在社区里引起了很大的回响,邻居们纷纷请求公文公帮助自己的孩子。
于是在1958年,这位父亲在日本大阪开设了公司,以“自学自习完成高中课程”为目标,决心将公文式学习法带给更多的孩子,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。如今公文式学习法已普及于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,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学习机会。
目前公文式现普及于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及地区,致力培育每一个孩子。孩子们通过学习公文式,不断开发自身潜能。
英语:
7A:听CD并复述单词。
6A:听CD并复述词组。
5A:听CD并复述短句。
4A:听CD并复述单词和简单句子,描摹单词并大声朗读。
3A:听CD并复述单词和简单句子,抄写单词并大声朗读。
2A:听CD并复述词组和句子,书写词组和句子并大声朗读。
A:学习基本的英语表达方式,如:自我介绍,描述他人,使用恭维语和表达需要。
B:学习基本的英语表达方式,如:命令、建议、拒绝、喜好、能力和时间。
C:学习基本的英语表达方式,如:警告、请求、比较、天气情况、人的状况、位置、日常的娱乐和习惯。
D:学习“主语+动词+补语”和“主语+动词+宾语”的结构。
E:学习“主语+动词+修饰语”、“主语+动词+补语+修饰语”和“主语+动词+宾语+修饰语”的句子结构。学习包含一般过去时和比较级的句子。
F:学习包含情态动词、助动词、一般进行时、习语和疑问句的句子。
语文:
5A:听读、文字认读和理解
4A:名词、四声及韵母
3A:动词、形容词、认读声、韵母
2A:基本词汇及句式、汉语拼音的读写
AⅠ:学汉字、基本句型
AⅠⅠ:排列顺序、汉字笔顺
BⅠ:主语、谓语、修饰成分
BⅠⅠ:下定义、类似和对比
CⅠ:句子成分、主语的功能、语感
CⅠⅠ:备忘录、提问和回答
DⅠ:句子合并、有题化、命题化
DⅠⅠ:话题、话题段落、近义词和反义词
EⅠ:连词、句子间的连接、话题段落间的连接
EⅠⅠ:多角度整理信息、因果关系、词语的感情色彩
F:句子分析、总结句子、文章转换、文章分析
数学:
L是指在K教材基础上引入微积分(公文教育最终目标)
K 是指培养学生各类函数(二次函数、分式函数、无理函数、指数函数、对数函数、三角函数)的计算能力
J是指 通过学习代数式、因式分解、无理数、二次方程式、方程组和高次方程,培养高等数学所必须的基础能力,为学习K教材打好基础。
I 是指在H教材的基础上,学习掌握因式分解、平方根、一元二次方程式和二次函数等内容,为学习J教材打好基础。
H是指 在G教材的代数式运算能力的基础上,培养学生解一元至四元一次方程的能力,为学习I教材打好基础。
G是指 在F教材的分数运算能力的基础上,培养正负数和代数的运算能力,为学习H教材打好基础。
F是指 提高E教材的分数运算能力,培养复杂的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能力,为学习G教材的代数奠定基础。
E是指 在D教材为止的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和约分能力的基础上,培养分数的四则运算能力,为学习F教材打好基础。
D 是指 在C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乘除法运算能力,并且要求掌握2位数的除法运算,逐渐习惯“分数”概念,为学习E教材打好基础。
C 是指在B教材的加减法运算能力的基础上,进一步培养学生乘除法运算的基本能力,并为学习D教材打好基础。
B 是指在A教材的加减法的心算能力基础上,培养加减法的笔算能力,并为学习C教材打好基础。
A 是指在2A教材所培养的加减法心算能力的基础上,进一步提高学生加减法的心算能力,要求学生达到一看就能计算出来的水平,为学习B教材的笔算打好基础。
2A是指在3A教材所培养的加法能力的基础上,继续学习2A教材的“加6”到“加10”,然后学习被减数到10为止的基础减法,为顺利学习A教材培养必要的心算能力。
3A是指 在4A教材所培养的数数及写数能力的基础上,让学生学习加1到加5的加法。
4A 是指在具有5A教材的做题能力的基础上,要求掌握1~100的100个数字的大小顺序并会书写,同时提高做题能力和对数字的感性认识,为进入3A教材的加法学习做准备。
5A 是指 通过用铅笔做题,培养孩子的握笔能力、运笔能力、做题能力和注意力。通过做题时的数数练习和数字连图的画线练习,使孩子更熟练地掌握30以内的数字
链接: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OnBYgegjOCKO9qdTEbgJlw